发布日期:2025-05-22 14:21 点击次数:118
曾经的“中国首富”王健林,如今怎么就成了“债务风暴”的主角?2025年5月8日,法院一声令下,王健林名下大连万达商业管理集团3亿人民币的股权被冻结,期限两年。
这已经是2025年他第三次被冻结股权,累计金额近4亿!消息一出,网上炸了锅,有人感叹“风水轮流转”,也有人好奇:万达这艘商业巨轮,咋就开进了这么大的漩涡?我看,这不仅是王健林一个人的滑铁卢,更是高歌猛进的商业模式撞上现实冰山的缩影。咱们来扒一扒,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。
说起万达,谁不感慨一声“牛”?全国400多座万达广场,遍地开花的商业地标,从电影院到购物中心,愣是把“有万达的地方就有中心”这句话刻进了中国人的生活。王健林当年意气风发,带着万达四处攻城略地,地产、影视、体育,啥都敢碰,啥都想吃。这架势,活脱脱是“天高任鸟飞”。可我瞅着,这盛世之下,早就埋下了隐患。
2018年,王健林跟腾讯、苏宁签了个340亿的对赌协议,赌的是万达商管能在2023年上市。结果呢?上市没成,债务却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。340亿的本金加上高额利息,压得王健林喘不过气。经济学家张教授曾一针见血:“高杠杆扩张就像在刀尖上跳舞,经济一波动,摔得比谁都狠。”这话听着刺耳,却没说错。2023年万达商管上市失败,不仅让王健林赔了夫人又折兵,还让市场对万达的信心跌到谷底。这不,2025年的股权冻结,就是这颗“定时炸弹”的又一次引爆。
我看啊,王健林当年的豪气,多少有点“步子迈太大”的味道。扩张是好,但没算好账,风一吹,帆再大也得翻船。
眼看着债务压顶,王健林也不是坐以待毙的主。2024年,他开始“断臂求生”,把安徽、河南五座万达广场甩手卖了,接盘的多是国资或险资。可这交易听着就让人捏把汗——年化利息高达12%,这不跟高利贷差不了多少吗?卖广场换来的钱,怕是刚填了窟窿,又得挖新坑。
更糟的是,万达的信用已经崩得稀碎。金融机构见着万达就跟见了瘟神似的,躲得远远的。永辉超市、苏宁易购这些老合作伙伴,追着要债不放。中东的投资人也打了退堂鼓,2024年直接撤资跑路。市场对万达的信心,早就成了“王小二过年,一年不如一年”。
再说个事儿,2022年上海闵行区的万达广场,硬生生给自己玩砸了。物业方嫌生意不好,脑子一热把租金往上提,惹得几十家租户抱团抗议,甚至闹起了罢市。网上骂声一片,王健林亲自出面才勉强压住火,租金增幅也打了折。可这事儿一闹,上海万达广场的口碑算是臭了街,好些品牌商家直接撤了。根据2024年的一份商业地产报告,全国优质租户流失率涨了20%,万达广场首当其冲。这不就是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”吗?
我瞧着,王健林这自救,像是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越补窟窿越大。信用一垮,谁还敢跟你玩?
王健林也不是没想过“借东风”。2024年,他瞄上了珠海国资,打算把万达商管的部分股权转出去,换50亿资金救急。可谈判到了最后,珠海国资一算账,觉得万达这债务风险跟个无底洞似的,果断撤了。这下好了,珠海两座万达广场的运营也跟着受了连累。
往前翻翻,2019年还有一桩旧账。当时王健林想卖掉美国洛杉矶的One Beverly Hills豪华地产项目,估值10亿美元,本指望这笔钱能给万达输血。可谁成想,中美贸易摩擦加上海外投资监管收紧,交易黄了。这事儿让万达错过了回笼资金的黄金机会,也暴露了王健林国际化战略的软肋。地产专家李博士直言:“万达的债务风险太高,国资也好,海外资本也罢,谁都不敢轻易接盘。”
我看这局面,像是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。王健林想找条生路,可路越走越窄。
更让人唏嘘的,是王健林的麻烦已经不只是公司的了。2025年2月,他在北京的豪宅,估值1.2亿人民币,愣是被法院列进了资产调查名单。原因是啥?某债务纠纷案把他列为连带责任人。这消息一出,网上直接炸了:“首富的豪宅都保不住了,这日子咋过?”更要命的是,这事儿不仅让王健林的个人财富亮起红灯,连万达高管团队的信心都开始动摇。
数据更扎心。2025年,万达系公司的债券违约率涨了15%,市场对万达的前景一片唱衰。企业垮了也就罢了,连私人领域都被波及,这不就是“树倒猢狲散”的前兆吗?我瞅着,王健林这回真是被逼到了墙角。
万达的困局,给所有企业敲了个警钟:高杠杆玩得嗨,摔得也狠。想翻身?得稳扎稳打,多元化风险,别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里。王健林的故事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商业世界的残酷真相。未来路还长,谨慎点,总没错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